揭秘“京东白条”你不知道的问题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现在的人都喜欢花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生活。于是乎,消费金融出现了,你的剁手之路也更加顺畅。想买苹果没钱?我借你!再也不需要卖肾了。现在市面上最热门的消费金融服务,应该就是很多人都在用的京东白条和蚂蚁花呗了。那么问题来了,为何你能够当天不出一分钱购物也能在隔天收到货品?你是如何申请成功以及额度是如何确定的?超过约定期限未还款会涉及到什么法律问题?催账过程中个人隐私被泄露怎么办?我们就以京东白条为例,研究其中涉及到的相关问题。
京东白条的概念
京东白条系指原始权益人在京东网上购物商城推出的允许符合条件的京东注册会员在购买京东网上购物商城所销售的商品时进行赊购(即先消费、后付款)的支付服务。用户申请使用京东白条,可选择延后付款或分期付款的支付方式。
京东白条的运作
当你通过京东白条买商品时,其实资金先是由京东垫付的,它的资金来源主要由自有资金、资产证券化(ABS)及一部分其他来源组成。当用户用白条消费,其背后的运作流程大致是:京东付款给商家->商家把货物交付给用户->用户再慢慢还钱给京东。
京东白条的法律性质
京东白条是“赊购还是信贷”?2015年,京东白条的信用卡还款被招商银行、交通银行陆续叫停,根据媒体相关报道,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京东白条究竟是“赊购还是信贷”。银行方面认为,京东白条是一款与信用卡类似的贷款产品,应使用借记卡进行还款,不可以以贷还贷。京东金融则认为,京东白条本质是赊销,是京东商城应收账款,属于商业信用行为,不是信贷类产品。
京东白条资产证券化全称为“京东白条应收账款债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由此可知,京东白条其法律本质为应收账款。
京东白条的风险防控
京东白条这样的消费金融业务得以正常运转,有一点极为关键:那就是借出去的钱得收得回来才行,这时候征信业务就出场了。白条产品核心在于征信技术和风控能力,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的大数据分析大量动态的消费数据和交易数据,知道消费者的偏好和赚钱能力是实现金融风控的有效途径之一,此外白条运转起来之后,积累了大量还款记录的金融数据,也为其风控提供了有效的数据保证。
用户逾期未还款应担责
其实在用户一开始申请“京东白条”时,其就已经通过网络方式与京东商城签订了《信用赊购(京东白条)服务协议》。很多用户并没有仔细阅读该协议,该协议实际上约定了用户违约情形下,京东所享有的救济权利:在用户逾期未还款的情况下,京东有权根据情节轻重调整或取消用户信用额度,并要求用户限期纠正违约行为;中止(或终止)向用户提供相关服务;京东有权宣布本协议项下未支付的应付款项提前到期,并要求用户提前支付全部应付款项;提前支付相关分期服务费、违约金等费用;以合法手段追偿应付款项(包括但不限于委托债务催讨公司、律师事务所等其他第三方机构代为追讨,申请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向法院提起诉讼等),由此引起的一切费用由用户承担。
在司法实践中,如果用户违约逾期未还款的,京东会提起(分期付款)买卖合同纠纷诉讼,要求用户支付货款、分期服务费及承担相关诉讼费用,该等诉请多会得到支持。
催账过程中有可能会涉及到侵犯用户隐私
假设有人使用京东白条消费功能后逾期未还款,白条的催收人员在欠款人交易纪录上发现,欠款人给第三方送过礼品,收货人信息留有该第三方的联系电话。催收人员就找到了这个第三方,要求其协助联系欠款人。虽然这是参照信贷行业的通常做法,目的也是为了避免用户出现逾期利息和信用记录受损,但在这种情形下有可能会涉及到侵犯个人隐私。
对于收货人的信息,京东白条不能随意使用或者用于不当目的,因为收货人不能完全等同于白条的客户;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订货人是京东真正的客户,京东白条相关协议对订货人具有约束力,但对第三人即收货人不具有约束力。京东白条不能把建立买卖合同关系客户(订货人)信息瑕疵责任转嫁到第三方身上。
当然债权人对债务有追索的权利。债权人通过一定方式联系债权人的关联人,不能简单认定属于侵犯当事人隐私权。在一定意义上说,收货人可以适当配合债权人追索债权;但若债权人未经核实,以一定方式披露收货人即关联人个人信息或者不断打扰关联人乃至关联人声誉的,则可能构成侵权,比如隐私权、安宁权、名誉权等。